“伊尼斯弗利的湖中沙洲”是威廉姆•巴特勒•济慈写的一首诗,诗人的灵感来自他的青少年时期。作者看完被亨利•戴维•梭罗写的“沃尔登”,决定试试模仿梭罗的风格,济慈选择描写在伊尼斯弗利小岛的生活。
作为青少年的时候,济慈经常晚上的时候陪表妹去吉尔湖。有一晚上他们在湖边散步,一边欣赏鸟的歌鸣, 一边听别人讲的故事。济慈在这首诗中描写湖边附近的环境,以这种方式形成城市和自然的对比。
全文可以分成四行一节(四行诗),每一个这样的绝句的内容涉及到讲述者对小岛的兴趣,他是城市人,但对这个人来说最希望的是达到那个安宁之地。诗人渴望接触自然,寻求它的庇护,愿意享受自然。
讲述者比较乐观,他相信这座岛是人间天堂。从拂晓到中午,从晚上到午夜,这座岛一直充满着宁静。讲述者随时随刻能听到水流动的声音。
这是抒情诗,作者并不打算讲故事,反而他添加更多个人性质。这首诗表示诗人的感情,心灵状态和感知。诗人相信他梦想中的安宁之地就在伊尼斯弗利岛。
本韵文属于十二行的诗,全文可以分为三段,每一段包括四行(叫做四行诗或者一节)。每一行包括比较短的句子,这样更容易向观众传达诗人的主要思想。
诗人使用正式的韵律,意思就是每一四行诗中第一行与第三行押韵,而第二行与第四行押韵。下面是这首诗的韵律格式:
第一节 ABAB
第二节CDCD
第三节EFEF
诗人使用重叠,拟人等修辞方式为了强调赶快离开城市的愿望。比如说,诗人重复“go”这个词,这表示他真的随时都愿意放弃城市的生活。
讲述者的语气很有意思,他好像做白日梦,爱怀旧,而且表示去新的地方的渴望,希望离开城市里居住环境,要接触自然,接触自由和安宁。
韵文中诗人给我们机会看又繁华又热闹的城市和如诗如画的伊尼斯弗利。诗人的目的是吸引我们的注意力,让我们珍视自然,欣赏自然。
参考书目
- Yeats, W. B., & Finneran, R. J. (1991). W.B. Yeats: The Poems. London, Macmillan Press.
- Yeats, W. B., & Yeats, W. B. (1991). The Collected Works of W.B. Yeats/The Poems. 1. New York, NY, Macmillan.
- Yeats, W. B., & Grall, N. (1987). The Lake Isle of Innisfree. [Cle´ry-Saint-Andre´] (83 rue Mare´chal-Foch), Ed. du Palimpseste.
- Yeats, W. B. (1991). The Poems. [S.l.], Macmill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