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拉·艾芙伦的《幸运儿》

0.00 avg. rating (0% score) - 0 votes

诺拉•艾芙伦写她第三个剧本《幸运儿》那一年六月份去世了,享年71岁。听说,她死于结肠癌。去世之前,她决定了要出名,结果她写出来了一系列热门电影的剧本。刚开始她在电影产业的生涯,她只是一个记者,但剧本使她一举成名,她成为有名的电影剧本作家。《幸运儿》赢得了评论家的赞赏,也受观众的欢迎。诺拉•艾芙伦擅长于阐明人物的特点,是有缺陷的,但挺可爱的。她以全副精神从事于自己的工作,爱上自己的工作了,而他剧本里人物充满着活力,有的很危险、很鲁莽,有的简直疯狂。

《幸运儿》这个剧本充满着升高浪漫主义的气氛。从意义上在这剧本存在着一种冷嘲热讽的风格,主要话题是英雄行为和隐藏的希望,希望所做的是英勇事迹。主要的内容是 1985-1998年迈可麦克奥勒利在纽约的生活,他是一名在新闻编辑室工作的记者。戏剧导演乔治·沃尔夫讲麦克奥勒利的磨难和考验。他从介绍一群纽约的硬汉记者开始讲他的故事,这些记者在酒吧唱一首爱尔兰老的歌曲。

乔治·沃尔夫导演得很出色,完全根据诺拉•艾芙伦的剧本,和她步调一致。他们以有意思的方式给观众展示这个故事,听着和演员们之间的对话,观众看剧情一步一步地发展。乔治·沃尔夫导演通过所谓的小报的方式捉摸这世界 旺盛的氛围,小报方式指的是简洁有力的、很快的、直率的介绍方式,演员们直接与观众说话(Broadway, 2013)。通过人物与观众的对话可以创造熟悉和包容的感觉,这种观众和角色之间的互动让大家惊动,带动戏剧演出。沃尔夫负责使用审美手段来描写出来短暂的时光,而他采用的极简设计的效果很好。

如果给情节中的对话片段添加更多手艺成分,戏剧的影响会更好,可以把这些对话包括到戏剧的主体并让它们展示为对话形式的闪回,而不要等到戏剧差不多结束了之后才演出。演员们给大家欢乐的比赛、争吵,整个戏剧充满着硬汉的气氛,所以最好不要把这些对话变为最后的部分,尤其是因为讲的是又雄心勃勃又傲慢迈可麦克奥勒利的故事。1980-1990年他走上,一直很顺利,知道一个转折点改变了一切,他自己把这个转折点差不多毁灭了他一生的 «莫须有的强奸» (Komisar, 2013)。不过他因为破获又复杂而又轰动的押尼珥·路易玛的事件,所以挽回了自己的名誉。押尼珥·路易玛(Abner Louima),他是海地的移民人,警察的残酷性让他承认自己4次犯过罪。

斯科特·利赫尔《幸运儿》的声音设计师。为了创造声音戏剧,利赫尔和舞台设计师大卫·罗克韦尔的合作很有效。介绍主要人物的时候播出轻柔的音乐。不过,后来音乐不再需要的,因为演员们沉迷于演出,尽量直接与观众沟通,这有利于创造让人激动的效果,同时他们创造了幽默气氛的效果。诺拉•艾芙恩以服装设计师们的帮助形成了又独特又好的介绍记者们遇到的问题的方式。通过他们穿的衣服也能感受到小报记者们的磨难和艰辛。

多亏演员们和在舞台下努力的人员们戏剧获得了成功,他们纯粹的才能和艾芙伦写的剧本一如既往地迷人。激情是会传染的,而艾芙伦对新闻业的热爱和尊重值得我们注意。每一个将这个故事的人都看重讲故事的方式。他们的自我、身份和职业生涯都贯注在幸运儿的身上,这里存在着一种内在的戏剧性。


参考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