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生中国人》小说中对于中国人的种族主义
《美生中国人》是被杨谨伦2006年写的漫画小说。同年,这本书被提名为美国国家图书奖,得到了青少年文学奖。这部小说可以被视为在艺术设计方便比较成熟的、很有魅力的作品,小说中表达出来思想的深奥吸引很多年轻的和成熟的读者。写作风格很有特色,小说有三个故事主线,内容主要涉及到种族偏见和自我定义的话题。
这部小说最引人注目的主角包括孙悟空、丹尼和钦西。孙悟空扮演神的角,他下定决心要给其他神证明他不仅仅是一个猴子。其他神不让孙悟空跟他们一起吃午饭,所以他生气、开始愤怒,他跟其他天上的神打架。后来孙悟空打坐、考虑怎么消除他猴子的身份。丹尼是一个美国白人,他中国的表弟让他公开的耻辱。在小说的结尾,丹尼原来是王谨的新的身份。另一个有特色的角色是钦西。他是丹尼的表弟,这个角色代表中国人,他给大家看中国特有的风度特色、作态行为,还有我们可以发现他穿的衣服不够时尚(Yang, 2)。这些是这部小说中最有意思的角色,他们积极地互动,他们的表现和与读者的交流让小说更加快活。
在这部小说的开头作者讲孙悟空的故事,这是一个典型的中国神话故事,属于中国民间传说。第二部分里讲的主要是一个中国男孩儿的故事,他尽量适应种族主义,在他的学校大多数学生是 白人,而这个男孩儿经常挨打。第三个叙述者描写丹尼耻辱的经验,他是个美国男孩,他中国的表弟钦西来美国看他,在这里描写的表弟的作态行为其实是代表性的外国人对亚裔美国人的种族偏见。然而,在小说的结尾我们可以看到三个叙述者 结合在一起(Yang, 3)。
这部小说包含美国人对亚洲人,尤其是对中国人偏见的这个主题。敏亨宋阐明钦西说的“苦力” (coolie)这个词的个性和意思,苦力指的是19世纪对体力劳动者的蔑称,不熟练的中国的劳动者(Min, 2010)。另外,他说话的时候总是混淆两个音“l” 和“r” 。据却尼,孙悟空 (美猴王)可以被视为一种比喻,指的是少数种族和族裔,他们回避自己的身份和种族背景为了适应大多数人的文化。这证明偏见的存在,其他神不让他和他们一起吃饭因为他跟他们不一样,对他们来说他是外来人、低于他们。王谨第一次去美国的时候被一些孩子们侮辱了,因为提到他文化的时候他们想起来的是“吃狗肉的人” (Yang’ 112)。这些以及其他在这本书提到的偏见是这部小说的主体。
可以说这部小说里的视觉元素令人震惊。杨谨伦保持基本的视觉风格,但他能够使读者的注意力从一个故事的线索转到下一个故事 (Rosinsky 16)。作者以吸引人的、简约风格的方式描写了所有的主角,杨谨伦用清晰的 、波纹的“笔画”来画主角。罗新斯基进一步分析这部小说之后发现作者更看重每个角色的背景,而不是特别看重整个故事的流程(p. 17)。作者看起来很喜欢描写孙悟空的那一段,尽管有一些功夫攻击,巨大的恶魔尽量打败他,但作者让主角展示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大体上,这本书里艺术离不开故事的情节,插图是故事不可缺少的部分,都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Chaney, 24)。
在这部小说滑稽的情景和悲伤的情景是混在一起的,讲的是因为偏见而辱骂的人的生活。最有趣的方面可能是这部小说的情节,为了加上惊心动魄的效果作者用独特的视觉效果和修辞方式。另外,杨谨伦发展三个故事的情节,这些故事阐明各种话题,如偏见、种族歧视和社会接受人的情况,最后这三个话题融合在一起。因为这是漫画小说,所以它的风格十分独特。
参考书目
- Chaney, Michael A. College Literature. 38 (3). 26 June 2007. Web. 2013年4月26日.
- Min, Hyoung. How Good It Is to Be a Monkey: A Song. 43 (1), 2010.
- Rosinsky, Natalie M. Graphic Novel. Minneapolis, Minn: Compass Point Books, 2009. Print.
- Yang, Gene L., and Lark Pien. American Born Chinese. New York: First Second, 2007. 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