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食进食障碍与其对美国青少年造成的影响 在美国和英国在很长一段时期内进食障碍趋势一直上升。此类病症被视为一种精神健康障碍。在很大程度上,最常见的是青少年和年轻的成年人的进食障碍。每年,60个人中就有一个被诊断患有进食障碍(John, 2011)。其原因可能在于年轻人受到的各种社会压力或文化压力。大部分研究显示,受到影响最大的一般为女性。男性和未成年人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 媒体和社交网络一般提得较多的是与减肥有关的饮食失调。Binge进食障碍(暴食症)导致体重超重或肥胖症。克里斯托弗·冈(1995) 阐述暴食症如下: “在一定的时间内进食的食量远远超出正常情况下的其他人的食量,在类似情况下……自身感觉无法控制其的食量……” 该定义的最后的一部分强调了日常的过量进食与暴食症之间的区别。 暴食进食障碍和神经性暴食症患者之间只有一个区别。神经性暴食症患者首先暴食,然后会引起呕吐。这与暴饮暴食不太一样。某情况下,暴食症(binge eating disorder )年轻人凭借狂吃食品来逃避自己的情绪。有些孩子刚进高中时被同学的同学孤立,从而引起进暴食问题的恶化。家庭问题也能促涨进食障碍。青春期自卑心理较强的孩子也可能出现暴食。科恩(2006)认为暴食进食障碍源于无聊。另一个原因就是在尝试美食后,就会产生一种快慰,其有助于赶走不愉快的情绪。 暴食者会遭受到一系列的健康问题。”很多人的暴食在某种程度上对生活水平造成不良的影响… 暴食问题可能发展成习惯性、使病人受到困扰并影响身体健康”(Christopher, 1995, p.22)。 受该病困扰的青少年会表现出某些特性。克里斯托弗 (1995) 解释说,这些暴食者刚开始暴食的时候有愉悦与美好的感受。在继续暴食后,会恶心反胃,但无法停止。他补充道,病人通常会在家里附近或在办公室来回走动这就是暴食症的典型症状。有的人因为有暴食问题,所以感到很尴尬,他们会几年内隐瞒自己的毛病。其他暴食者表示经常性的出现神情恍惚的症状 (p.6)。 家人看着他们首先疯狂节食,然后又回到暴饮暴食的节奏上来,十分令人沮丧(Mark, 2006)。医生和其他专业人士已提出了治疗青少年和其他年龄层次的人暴食症的方案。本治疗方案包括改变吃饭方式、吃饭时间以及吃的东西,可能产生较好的疗效。专业人士对解决强迫性暴食问题的帮助能使年轻人适当地管理进食。如果有必要的话,可以采用抗抑郁药。 参考书目 Cohen, M (2006). Obesity and Binge Eating Disorder. 取自www.eatingdisordersreview.com. Fairburn, G.C. (1995).Overcoming Binge Eating. New York. Guilford Press. Grohol, M.J. (March 7, 2011). Prevalence of Eating Disorders among Teens. 取自 www.psychcentral.com>News>Suicidenews. ...
描写文范文
这个世界到底怎么了
神给我们创造了完美、无纷争的世界。最初神看着他创造的东西感到满意,因为新世界确实做得很完美、令人欣慰。但今天的世界与刚创造的时候已经 太一样了。由于我们的疏忽,这个世界变了。 据我们所知,家庭的解体是造成大多数问题的主要原因。在我们的神构想的世界中,男人要离开他的父亲和母亲,然后跟他的妻子结为连理。 在我们当今世界很多家庭解散了。全球范围内的离婚率让人汗颜。这一比率很高,比如说,第一名是瑞典,该国的离婚率为54.9%, 第二名是美国,离婚率为54.8%。 下表展示了一些国家的离婚率: 排名 国家 百分比 1 印度 1.1 2 日本 1.9 3 意大利 10.0 4 以色列 14.8 5 瑞士 25.5 6 葡萄牙 26.2 7 加拿大 37.0 8 荷兰 38.3 9 法国 38.3 10 德国 39.4 11 英国 42.6 12 俄罗斯 43.3 13 丹麦 44.5 14 美国 54.8 15 瑞典 54.9 破碎的婚姻能导致毁灭性的结果。最为糟糕的是人们忽略父母角色,离婚会影响到父母对儿童的关爱。易受伤的青少年一代不得不过早生活自理。单亲孩子多发少年罪犯。比如: 毒品。 乱性。 暴力。 早婚。 父母不在的时候,孩子们会沾染各种毒品。吸毒为全球第二大死亡原因,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吸烟占全球死亡原因的10%。每年有近500名新增烟民。毒品走私和拐卖罪导致国家经济数万亿美元的损失。 著名毒枭之间的竞争导致毒品战争,这些冲突导致许多人的死亡,比如说2006-2012年50000人死于毒品战争。甚至就在时此刻,每40秒就有约20个轻人被介绍吸毒。如果忽略毒品和毒品战争带来的问题,2040年之前全球相当大比重的人口被被消灭。有一些没有父母妥善照顾的孩子,如果他们有关心自己的父母,他们能够成为对社会对他人有用的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原因是德国的崛起。政府的意识形态宣传大力标榜德国是世界上最优秀的国家,而该宣传运动的发起者疯人阿道夫·希特勒。在这场战争中,超过1900万人死亡,有2000 人在战争中负伤。第二次世界大战直接导致6千万人口的死亡,占世界总人口的2.5%。 如果希特勒小的时候受到了父母的抚养,想必这9000万孩子的父母就不会死于战争。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经济衰退也导致了全球相当一部分人口的死亡。可耻的是目前在非洲有大约20万儿童兵,这是破裂家庭最明显的证明。 贫困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教育,这导致极高的文盲率。大多数第三世界国家年轻人缺乏受教育的机会。在这些国家有学校,但父母并不跟自己的孩子强调教育的重要性。 年轻人中的淫乱现象导致了年轻人极易受到高传染率疾病的感染,诸如性传播疾病(STD’S)、性传播感染(STI’S)和艾滋病(HIV/AIDS)。世界卫生组织最近进行的调查显示,70%的艾滋病患者是18-35年的年轻人。调查还显示, 在有些国家单亲孩子们中的艾滋病患比率非常之高。如果这些国家的父母良好的监护自己的孩子的话,这些年轻人就不会得到这种致命的疾病。 如果我们不主动解决家庭瓦解的问题,世界终将一片混乱。因此我们必须采取严格的措施。要鼓励人们效仿模范的家庭,我们应该设立“模范家庭奖”系统,应该保障人们的家庭意识。系统的组织者自身应该身先士卒树立良好的成功的家庭典范。 ...
印度胡里节
胡里节是印度古老的宗教活动,胡里节也叫做色彩节。全世界的印度教民族都庆祝这个节日。规模最大的庆祝活动都在与印度教的上师克里斯那(Shri Krishna)有传统上联系的地区。上师克里斯那是毗湿奴的化身之一。马图拉市是上师克里斯那的出生地,这也是一个热门的朝圣之地,不少人来马图拉市参加胡里节的庆祝活动。 本活动开始为点燃篝火。在一般情况下,名望较高的成员或者长辈来点燃篝火。点燃篝火后,有地位有名望的成员们开始讲个大家关于胡里节的故事。该节日的精神集中体现在大家都互相之间涂抹彩色粉末,一旦涂抹完了,不再有人与人之间的区别。在这个意义上说,胡里节活动的目标是消除成见。 此后,可看到抑制已久的狂野,伴随着大声的传统民歌人们尽情的舞蹈。在有些地区人们把牛奶罐置放于高高的架子上。年轻男子用身体搭建成金字塔结构,然后尝试用棍子打破牛奶罐。与此同时,女人把五颜六色的水泼向男人,然后大家都唱传统民歌。白天的庆祝活动结束后,晚上的惯例是大家互相走亲访友、互相送甜点、互致美好的祝愿。有些人唱拜赞歌一直到深夜,这些歌曲歌颂的是主奎师那和其他的神。 胡里节活动过程中有的时候用红颜色来画印度教诸神的肖像。人们经常把吉利的红色送给家人和朋友们。红色是主奎师那纯净和神性的象征。 此外,过节之前印度教民族一般打扫卫生,以这种方式他们欢迎春天的。干净的房子能够使会社成员高兴起来,这也会取悦诸神。印度教徒认为如果他们的生活空间干净才能邀请众神到家中。 每年数以百万计的印度教徒都参加胡里节。印度胡里节象征着新年度的开始 – 春天的开始。胡里节庆祝活动的旨在感谢神丰收的恩典。篝火象征着女妖霍利卡的驱除,篝火也是与帕拉德有关系,帕拉德被视为主奎师那的最伟大的奉献者之一。每年农历年的最后的一个夜晚就是印度胡里节。 胡里节通常持续两天,而且是非常重大的节日。这个节日不分贫贱、黑白肤色,男女老少欢聚在一起。除了亲友互访和会社成员的结合以外,胡里节向参加者传达“爱与和平”的信息。 参考书目 Holi – The Festival of Colours. Indianexpress.com. 取于3/21/2011. Religions – Hinduism: Holi. BBC. 取于3/21/2011. ...
什么是幸福感?
“幸福就是你的所想、所说和所做的和谐统一”。这是在世界各地常说的圣雄甘地关于幸福的一句名言。很多人试图从心理学,哲学,生物学和宗教学角度来定义幸福。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一下来自各个领域的对幸福感的定义。 根据戚颂安·蒂斯特修女认为幸福的衡量标准不在于享有多少成功,而在于应该获得到的质素(Chittister, 2011)。在当今时代,人们认为幸福是极为重要的,我们获得了方便和舒适才会感到幸福。在物质社会,不少人相信幸福是可以用金钱购买的。幸福和快感这两个词经常被弄错,其实分出这两个概念的能力十分重要。快感是一种临时的愉悦感,虽然有些情况下令人错觉是种天长地久的感觉。幸福是由满足我们灵魂深处的经历形成的,是一种全面的满足感。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每个人对幸福感的感觉都不一样。许多研究试图找出表征幸福感的共同点。积极心理学理论显示,如果人们达到自己的目标、有坚实的社会关系、参加挑战性的活动并有归属感,他们就会感到幸福。 人们也已经开始研究宗教信仰与幸福之间的联系。佛祖教导我们,根据佛教为了作为幸福的人我们应该学会克服各种形式的渴求。柯思敏和拉克曼(1993) 进行的一项调查(引用在《宗教与健康手册》中),调查显示信仰宗教的人比没有任何宗教信仰的人更幸福。深度笃信宗教的人往往对日常生活感到满足、不吸毒,而且他们一般是有着较强动力的人。 人们描写幸福感的时候说,幸福是有份好的工作、能够负担得起愉悦的生活方式以及成功的婚姻关系。比如,我们可以说一个人很幸福如果他能够参观慈善机构或陪家人和朋友们去度假。 下面有六个追求幸福的组成元素: 体育锻炼 保持健康是追求幸福的主要元素。体育锻炼有利于提升自尊、远离消极的想法并有利于保持健康。 感激之情 珍惜生活中的小事儿。对我们拥有的一切怀有感激之情能使我们认清楚自己并帮我们发挥自己的能力。 简单质朴 人们通常在质朴的生活中找到真正的幸福,而非敛聚财富、获取功名。 活在心里 包括宽容大度、开怀接受。有的时候需要像孩子一样看待生活。 控制思考 思考会使人实现。重要的是培养自己积极思考的能力,真的需要注意我们允许自己思考哪些事儿。 积极性 当我们冷静并积极的时候,我们才会有幸福感。在此时我们发现内在自我、知道自己的人生目标。 幸福感是抽象的现象,可以以各种方式来解读。然而,我们真正的幸福感不是可度量的。这是一种让人充满感恩和满足的情绪。我们能不能体验幸福感完全依赖于自己的选择,只要渴望体验到幸福感,就没有什么不可实现的。 参考书目 Chittister, J. (2011). Happiness. Grand Rapids, Mich, W.B. Eerdmans Pub. Co. Pick the Brain | Motivation and Self Improvement (2008). The 6 Components of a Happy Life – Pick the Brain | Motivation and Self Improvement. [网络来源] 取自: http://www.pickthebrain.com/blog/the-6-components-of-a-happy-life/ [访问时间: 18 Mar 2013]. ...
如果被僵尸攻击,我该怎么办?
“我遭遇僵尸攻击的时候,与生俱来的本能让我飞速奔跑以迅速逃离险境(Ibarra, 2006)。我的意志比我所遭遇的困难强悍得多,它让我得以周旋于这些邪恶的‘生物’群落之中。” 我花很多时间陪弟弟在安静的场所玩耍,而这些地方僵尸也常常可能出现,所以我弟弟的生命安全也常经历着风险。由于弟弟年幼弱小,不得不被无奈地困在家里,一有机会,我就带着弟弟跑到离家里很远的一个花园附近去逛逛。 我非常爱我的弟弟,如果我们在公园玩儿的时候突然冒出个僵尸的话,我会尽到做哥哥的责任拼尽全力保护他。我会抓住他的手,一路高声嘶吼着着拽着他逃回家里。在逃命的过程中,我会极力保证弟弟不受到任何伤害。而此时此刻,僵尸随时可能在任何地方冒出来,可能在后面追着我们的屁股跑,也可能在前面突然挡住我们的去路 (Ibarra, 2006)。在保护弟弟的时候我内心无比强大,这让我在面对这群凶猛的怪物时无所畏惧。惊悚电影中有关喋血僵尸的场景在我的生活中却是铁一般的现实,但无论如何,我在尽到自己责任之前绝不退缩: 保障弟弟的人身安全。 如果不断出现僵尸与我狭路相逢,我别无选择,只能鼓起斗志拼了老命向其发起攻击。我必须得利用起身边一切可能充当武器的东西甚至是废弃物如棍棒、乱石等来打退僵尸的进攻。就连沙子都管用,对的,可以朝僵尸眼睛抛沙子。完事儿之后,弟弟和我可以继续跑到僵尸无法找到我们的地方。 我也可以选择转移僵尸们的注意力,这样我就可以把弟弟藏在花园某处隐蔽的地方,之后再去把僵尸给赶开。这确实需要蛮大的血性和勇气,这天地良心让我总能找到出路,可不管怎样,首先还是要转移僵尸的注意力(Ibarra 2006)。无论如何,即便有机会逃跑,我也不会把我无依无靠的弟弟一个人留在藏身之处。我先要确认一下僵尸已经离开了附近,或者我把僵尸彻底赶开了,才能带弟弟一起逃跑。 如果我所有的努力都白费了的话,如果僵尸比我料到的更狡猾,我将会把弟弟紧紧揽在怀里,等待我们最终的命运 (Ibarra 2006)。在这种情况下我极有可能诉诸祈祷,请上帝把我们带到天堂去,免去前生所有的苦痛。 我坚信自己一定能行,在险境中绝不动摇。我势必会带着弟弟一起化险为夷去到安全的地方。 参考书目 Ibarra, B. (2006). Down the Road: A Zombie Horror Story. United States: Permuted Press. ...